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 “支前小车”,如今不只是陈列品了。它被升级成 “初心接力” 的象征,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走在鹅卵石路上推一把,“民心向背” 哪还会是飘着的概念?得变成能摸到的心跳才对。这背后藏的,是红色教育从形式到内核的变,是让精神真正扎根的巧思。
“支前小车” 到 “初心接力”:不是简单换名
不是简单换名,“支前小车” 的升级才是关键。过去提这小车,多是说历史;现在讲 “初心接力”,是要把过去的劲儿接过来。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在鹅卵石路上行走时,会特意推一把象征小车的物件。这推的动作,不是摆样子。虽然很多支部都这么做,但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 是不是只走形式没触到核心?看着那些俯身推象征物的身影,会想这举动要是能真落到为民做事上,红色教育才算没白搞,不然不过是拍拍照留个纪念罢了。“支前小车” 载的是物资,“初心接力” 传的是责任,这点要是没看透,升级就成了空壳。
鹅卵石路的 “推”:推的不只是象征
不只是象征,鹅卵石路的 “推” 更推的是责任。这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推东西得用劲、得小心。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在这路上推一把,能体会到当年支前人的难。“民心向背” 这词儿,平时听着挺空,可在这路上一推,就有实感了 —— 当年群众愿意推车,是信队伍、信未来;现在支部愿意推,得信初心、信群众。虽然大家都说这样能体会民心,但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 有没有真把群众想法装心里?要是走这路只是走流程,没琢磨 “为啥推”“为谁推”,那和普通散步也没差,红色教育的劲儿就散了。
“民心向背” 变心跳:得有真触动
得有真触动,“民心向背” 才能从概念变心跳。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做的这事,核心不是让大家看多少,是让大家记多少、做多少。“初心接力” 不是喊口号,是支部走出去帮群众,是把当年的 “支前情” 变成现在的 “为民情”。虽然数据说参与的支部都有收获,但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 收获是不是真能用到工作里?要是学完就忘,没把 “初心接力” 当回事,那 “支前小车” 的意义就没传下去,民心这东西也就抓不住了。看着那些在基地里认真琢磨的支部成员,会想要是这份认真能带到日常工作中,能多听群众说、多帮群众办,“民心向背” 才真能变成跳得有力的心跳。
西柏坡的这些事,不是做给人看的。“支前小车” 的升级,鹅卵石路上的一推,都是为了让 “初心” 不凉,“民心” 不远。“民心向背” 变心跳,靠的不是说,是真干。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接好这 “接力棒”,红色教育的根才能扎得深,民心的纽带才能系得紧。看着基地里来来往往的支部队伍,会想只要这份 “接力” 不停,“民心向背” 就永远不会是飘着的概念,会是每个人心里都能摸到的、热乎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