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两个务必":革命胜利前夕的清醒与远见‌
发布时间:2025-03-28
  |  
作者:培训基地崔老师

xbp3286.jpg

  1949年3月,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清晰可见。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要求诞生于从农村转向城市、从革命转向执政的历史转折点,既是应对胜利后复杂挑战的清醒判断,也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思想基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两个务必"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指导价值。

  一、胜利前夕的隐忧:革命成功后党内可能滋生的风险

  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党内部分干部出现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苗头。毛泽东敏锐意识到,长期农村环境下形成的朴素作风可能因权力更迭而变质。他列举李自成农民政权覆灭的教训,强调"进京赶考"的严峻性,要求全党警惕"糖衣炮弹"的腐蚀,防止重蹈历史周期率覆辙。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需求

  "两个务必"直指政权交接期的核心矛盾——如何避免"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困局。面对即将接管大城市、恢复国民经济等全新任务,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放下"功臣"心态,以归零姿态学习城市管理、经济建设的本领,为从武装斗争转向国家治理提供作风保障。

  三、群众路线的延续: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选择

  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积累的群众工作方法论,需要通过"两个务必"转化为执政优势。毛泽东强调,脱离群众将动摇党的根基,唯有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才能确保新生政权赢得人民持续拥护。

  四、长期执政的战略布局:打破历史周期律的思想武器

  "两个务必"蕴含着对政党兴衰规律的深刻洞察。毛泽东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将作风建设提升到关系政权存亡的高度。这种自我警醒机制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怪圈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总结

  西柏坡"两个务必"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性抉择。它不仅解决了革命胜利后如何避免腐化变质的现实问题,更构建起党长期执政的价值坐标。新时代背景下,"两个务必"所蕴含的危机意识、奋斗精神和人民立场,依然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精神灯塔,彰显着百年大党永葆初心的政治智慧。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