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西柏坡“赶考”精神:新时代锤炼政治品格的鲜活指南
西柏坡,这片见证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红色热土,孕育了“赶考”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七十余年前,党中央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以清醒的忧患意识迎接历史挑战;今天,“赶考”精神跨越时空,为当代人筑牢信仰之基、激发担当之力提供了深刻启示。其永恒价值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为新时代奋斗者锚定方向、淬炼初心。
一、历史回响:从“进京赶考”到时代命题
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赶考”命题,强调执政后需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论断不仅是历史的警钟,更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思维模式。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改革重任,“赶考”精神提醒我们:时代命题虽变,但自我革新、居安思危的底色永不褪色。
二、精神内核:忧患意识与使命担当的双重锤炼
“赶考”精神的核心在于“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精神要求当代人在工作中摒弃浮躁心态,以“归零”姿态直面挑战。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有将“赶考”意识融入日常,才能在利益诱惑与风险考验中坚守底线、勇担责任。
三、实践路径:从红色基因到行动自觉的转化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赶考”精神的实践逻辑。当代人锤炼政治定力,需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对标”,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工作中的执行力与创新力。例如,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以“赶考”精神推动问题解决,方能实现知行合一。
四、时代价值:构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坐标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赶考”精神的价值更显珍贵。它不仅是抵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疫苗”,更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力源泉。从企业攻坚克难到青年职业成长,以“赶考”姿态应对挑战,能够帮助个人与集体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
结语:以“赶考”之志答好新时代答卷
西柏坡的“赶考”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信仰火炬,也是永不过时的行动指南。当代人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知,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实践动能,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续写荣光。正如西柏坡的启示:真正的“赶考”没有终点,唯有始终保持初心,方能交出无愧于人民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