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赶考"启示录:七十五年后再思历史抉择
发布时间:2025-05-15
  |  
作者:红色教育崔老师

  走进西柏坡:重温1949年"赶考"的历史回响

  在河北省平山县的青山环抱中,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1949年3月,党中央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将这次历史性转移喻为"进京赶考"。七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走这片红色热土,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

  一、西柏坡时期的战略抉择

  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西柏坡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指挥中枢(来源:西柏坡纪念馆官方资料)。在这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先后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当时面对全国即将解放的新形势,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为即将到来的执政考验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赶考"命题的深刻内涵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同志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来源:《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道出了"赶考"命题的核心关切。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将进驻北平比作"进京赶考",强调要考出好成绩。这一形象比喻蕴含着对历史周期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共产党人面对执政考验的清醒认识。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大量实物史料,直观感受当年领导人"赶考"前的深思熟虑。

  三、新时代的"赶考"启示

  漫步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青砖灰瓦的农家院落保持着当年的朴素风貌。据讲解员介绍(西柏坡教育基地实地调研记录),这些建筑大多是在原址基础上按1:1比例复原的。这种刻意保留的历史原貌,恰是对"两个务必"精神的生动诠释。新时代背景下,"赶考"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既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又要勇于改革创新。许多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西柏坡之旅让他们对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远眺,滹沱河水依旧奔流不息。七十五年前的那场"赶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轨迹,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仅要铭记先辈的奋斗历程,更要将"赶考"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来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