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务必” 精神:新时代干部作风的隐形标尺

2025-08-29 红色教育崔老师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阅读: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两个务必” 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隐形标尺,揭示权力自省与奋斗不息的深层逻辑。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两个务必” 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隐形标尺,揭示权力自省与奋斗不息的深层逻辑。

  一、从 “赶考” 到 “长跑”:精神坐标为何没有过时

  1949 年春天,一支队伍离开西柏坡时留下一句低声叮嘱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七十余年后,这句话被写进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院墙,也写进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笔记本。它之所以没有成为陈列馆里的旧纸,是因为 “赶考” 并未结束,只是换了赛道: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从打破旧世界到治理超大规模社会。精神坐标一旦松动,作风滑坡就像山体塌方,速度惊人。

“两个务必” 精神:新时代干部作风的隐形标尺

  二、把权力关进 “两个务必” 的笼子

  新时代干部面对的诱惑不再是枪林弹雨,而是更隐蔽的糖衣:高规格接待、圈子文化、期权式利益输送。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把 “两个务必” 拆成两条带电的栅栏:

  谦虚谨慎 —— 提醒干部别把平台当本事,把职务当身价;

  艰苦奋斗 —— 提醒干部别把公共资源当私人提款机。

  栅栏不高,却足够让权力在触碰前产生痛感。学院用沙盘推演、情景对抗的方式,让学员在 “温水” 里突然踩到 “沸水”,体验欲望与纪律的临界点,这种痛感比文件传达更持久。

  三、作风建设的 “反向滤镜”

  通常我们习惯用 “正面清单” 谈作风:要清正、要担当、要为民。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却递上一块 “反向滤镜”—— 先假设干部可能滑向哪里,再倒推防范路径。

  滤镜一:如果失去谦虚,就会滋生 “我说了算” 的专断;

  滤镜二:如果失去艰苦奋斗,就会滑向 “过得去就行” 的躺平。

  把风险前置,作风建设不再是 “道德号召”,而成了 “风险对冲”。这种思路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治未病” 的理念同频共振。

“两个务必” 精神:新时代干部作风的隐形标尺

  四、把精神刻度刻进日常程序

  学院不满足于课堂讲授,他们把 “两个务必” 翻译成可量化的日常动作:

  ・接待标准超过规定金额,系统自动预警;

  ・公务用车油耗连续三月超标,纪检部门收到提示;

  ・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出现 “异常波动”,组织部门启动谈话。

  技术看似冰冷,却让精神有了刻度,干部在 “点一点手机就能报销” 的便捷中,同时感受到 “点一点屏幕就被记录” 的约束。

  五、精神传承的 “回声室效应”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刻意保留上世纪的土坯房宿舍,让学员睡硬板床、用煤油灯。第一晚总有人抱怨,第二晚开始沉默,第三晚出现自省。艰苦环境像一间回声室,把 “两个务必” 的声波不断反射、放大,最终盖过心里的杂音。离开学院后,每当豪华宴请或超标办公室出现时,那间土坯房的回声就会响起,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自我提醒。

  六、结语:把 “务必” 变成 “习惯”

  “两个务必” 不是口号,而是一套操作系统。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用七十余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 “务必” 变成 “习惯”,作风建设才不会随文件失效而褪色。新时代党员干部需要的不是更多标语,而是让每一次签字、每一次出行、每一次决策,都自动触发 “两个务必” 的后台程序。如此,精神才能真正长进骨头里,而不是留在笔记本上。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