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红色教育,说到底是一场灵魂叩问:当“赶考”的号角再次吹响,高校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是否还滚烫?
走进西柏坡,空气里飘着松脂味,也飘着1949年的火药味。脚步一重,心就轻了——轻到能听见“两个务必”在耳膜里敲鼓。高校党员红色教育,最怕“到此一游”式打卡;要的是“到此一抖”——抖落惰性,抖出担当。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是口号,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狠劲,是“把课讲到学生心坎里”的拙劲。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就得像太行山一样,横亘在“佛系”与“躺平”之间,让人绕不过,也躺不平。
第一招:把“赶考”拆成每日清单。
别小看一张A4纸。今天“为青年教师跑一个职称指标”,明天“给实验室省下一度电”,写上去,打钩,红笔一划,就是高校党员红色教育最细的毛细血管。党员干部担当精神,被拆成看得见的小刺,扎在掌心,走路就带风。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从此不再“云里雾里”,而是“纸上见红”。
第二招:让“两个务必”变成口头禅。
开会前,先齐声背一句“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声音不整齐,重来;背到耳根发热,再讨论预算。高校党员红色教育最怕“文件一合,精神就散”;把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念成“紧箍咒”,才有人听得见心跳。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原来藏在每一次“重来”里——重来,就是承认差距,也是逼自己向前。
第三招:把“失败”贴到公示栏。
课题黄了?项目黄了?黄就黄,打印成黄色海报,贴在电梯口,附一句“我负全责”。高校党员红色教育最缺的不是鲜花,而是“臭鸡蛋”。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在众目睽睽下才长得快;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也在“黄”里返青。别怕丢人,脸丢完了,事就成了。
有人嘀咕:红色教育年年搞,搞出新花样了吗?
反问:年年洗澡,就能不洗澡了吗?
高校党员红色教育,洗的是“思想澡”;党员干部担当精神,搓的是“死皮”;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冲的是“泡沫”。水一停,尘埃又落,那就再洗。洗到皮肤发红,洗到坐立不安,才算干净。
夜色里的西柏坡,路灯昏黄,影子被拉得老长。长影子里,若你能看见自己微微发抖的肩膀——别躲,那是高校党员红色教育送你的“第二颗心脏”。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从此一跳一跳,替你在黑夜里数拍子;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也在拍子里,一寸寸长高。
别怕慢,怕的是停;别怕小,怕的是空。
把“赶考”写在日历上,把“两个务必”夹在钱包里,把“失败”贴在床头——高校党员红色教育,才算真正毕业。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也就悄悄长成了你的骨头。高校党组织担当精神,更在骨头缝里,支起一所大学的风骨。
风骨二字,写起来容易,立起来难;可一旦立住,就能让后来的人,借你的影子,歇一歇脚。
这,便是红色教育留给高校,最硬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