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08日至11日讯,河北某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组织高三藏族学生赴北京开展为期四天的“京彩”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以“行走的课程”为主线,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体验深度融合,让雪域雏鹰在首都留下难忘的“京彩”记忆。
“凌晨出发,只为第一缕朝阳”
研学首日,师生凌晨12:30自石家庄出发,3:30换乘北京大巴,5:00准时抵达天安门广场。05:04.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齐唱国歌,不少学生热泪盈眶。“以前在电视上看升旗,今天站在人群里,才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分量。”。随后,全体师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开展《缅怀先烈·矢志报国》现场教学,敬献自制白花,聆听戍边故事,把爱国情、强国志写进青春答卷。
“一砖一瓦,触摸六百年历史”
上午07:30.队伍走进中山公园,探寻“保卫和平坊”的红色印记;08:30踏入紫禁城,在《六百载紫禁宫城·叹精绝智慧结晶》课程中,同学们分组完成“脊兽寻宝”“榫卯解密”任务,感叹古代工匠的智慧。下午,颐和园昆明湖畔,师生遥望远山近水,聆听“殿阁嵯峨接帝京”的皇家园林故事,并开展“我在颐和园写生”实践,把湖光塔影收入画夹。
“冲上云霄,再到雄关万里”
第三天,研学队伍来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在《翱翔蓝天·探秘航空》课堂上,同学们钻进歼-10、运-20机舱,聆听英雄飞行员事迹,在模拟驾驶舱体验“冲上云霄”。午后,大巴驶向居庸关,开展《登长城做好汉·少年强助国强》攀登比赛。
“进京赶考,我们永远在路上”
研学最后一天,师生来到香山革命纪念馆,重温党中央“进京赶考”的峥嵘岁月;随后外观鸟巢、水立方,感受“双奥之城”的体育精神。返程前,同学们把四天三晚的所见所思汇成“写给2035年的自己”明信片,投入“时光邮筒”,相约与祖国共奋进。
本次研学行程覆盖升旗仪式、故宫、颐和园、航空博物馆、居庸关长城、香山革命纪念馆等10处教学点,“让藏族孩子走进首都、开阔眼界,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
京彩之约,筑梦之航。雪域雏鹰已振翅,青春中国正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