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的窑洞里,总能触摸到革命年代的信仰温度。这份坚定,照见当代教师党员的学术之路——求真务实的治学底线,从来都与信仰的坚定性同频共振。教师党员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不偏航?西柏坡的精神密码,藏着答案。

信仰扎根实处,治学莫存虚浮
革命年代的苦,是真苦。缺粮少枪,却没人动过“走捷径”的念头。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的史料里,字里行间都是“实打实”。这份实,是教师党员治学的镜鉴。学术研究不是搭花架,数据要准,论据要实,结论要真。浮于表面的拼凑,牵强附会的解读,都是对治学底线的践踏。西柏坡的先辈用热血证明,虚的经不起考验,教师党员的学术,更要经得住时间打量。
信仰抗住诱惑,治学当拒功利
敌人的高官厚禄,没换走西柏坡共产党人的信仰。诱惑面前的清醒,正是教师党员所需的定力。学术领域的诱惑不少,速成的成果,注水的论文,这些“捷径”看着光鲜,实则埋着陷阱。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传递的道理很实在:信仰扛住诱惑,才能走得远;治学拒斥功利,方能立得稳。教师党员的笔,该写进真知,不该蘸着浮躁。

信仰连着责任,治学关乎担当
西柏坡的灯光,为民族解放亮到天明。这份责任,照进教师党员的学术使命。求真务实从来不是个人选择,是对学生、对学科的担当。数据造假,观点抄袭,丢的不仅是个人颜面,更是党员的初心。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说:责任在肩,容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党员的学术研究,每一步都要踩实,这是信仰的要求,更是担当的体现。
走出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风里都带着警醒。革命信仰的坚定,与治学底线的坚守,本质都是“求真”。教师党员当以先辈为镜,让西柏坡的精神融入笔墨,在学术路上,守好求真务实的根,护好治学修身的本。这,才是对信仰最好的传承。
+微信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