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纪念馆红色研学行:传承红色基因的沉浸式教育之旅
发布时间:2025-04-23
  |  
作者:培训基地崔老师


导引

在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浪潮中,李大钊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正以沉浸式研学活动成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唐山市开平区委党史研究室、乐亭县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追寻大钊足迹”研学项目,通过实地探访、历史沉浸与精神对话,让红色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从课堂延伸至心灵。这种创新的红色研学模式,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更以“知行合一”的方式激发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一、李大钊纪念馆:红色基因的传承地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馆内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及互动展陈,系统还原了李大钊从少年成长到为中国革命献身的壮阔一生。其建筑群以“三院一体”的格局,融合冀东民居特色与现代展陈技术,既保留了历史厚重感,又赋予参观者直观的沉浸体验。尤其在清明节等重要节点,纪念馆会联合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献花、默哀、诵读誓言等仪式,让红色精神在庄重氛围中深入人心。


二、研学活动设计:从历史触摸到精神共鸣

以开平区委党史研究室与唐山实验学校的“15公里徒步研学”为例,活动以“追寻大钊足迹”为主线,串联纪念馆、故居与自然徒步路线,形成“瞻仰—学习—实践”的闭环体验。学生在纪念馆聆听讲解时,可直观感受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革命信念;在故居触摸织布机、老家具等实物,体会其质朴家风;徒步途中,则通过老师讲解大钊先生的生平故事,将历史场景与现实行动结合。这种多维度的参与方式,使红色教育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深化对“大钊精神”的理解。


三、教育价值:红色精神的当代转化

研学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将红色精神转化为青少年的行动指南。例如,乐亭县第四实验小学在研学中组织学生撰写“致先烈的一封信”,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为庶民求解放”的理想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唐山54中则通过“百年丁香树”下的集体宣誓,强化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这些实践表明,红色研学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学生通过对比先烈的牺牲与自身成长,学会在学业挑战、社会责任中践行“大无畏”与“担当”的精神内核。


四、唐山红色资源:研学经济的协同发展

李大钊纪念馆所在的唐山,正依托“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模式,构建全域研学产业链。据资料显示,纪念馆年接待游客超数十万人次,其中研学团队占比逐年提升。当地政府通过优化交通路线(如京沈高速直达)、开发VR虚拟展馆、设计“红色研学护照”打卡体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这种资源联动不仅推动地方文旅经济,更让红色文化成为唐山城市精神的鲜明标识。


总结

李大钊纪念馆的红色研学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它以历史为经、教育为纬,将李大钊的革命信仰转化为青少年成长的养分。未来,随着唐山红色资源的持续开发与教育模式的创新,这场“红色基因传承之旅”必将吸引更多人参与,让大钊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