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红色研学行的精神传承之旅
发布时间:2025-04-23
  |  
作者:培训基地崔老师

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座承载着国际主义精神的红色地标——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正成为青少年与社会各界追寻红色足迹的重要目的地。这座集历史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研学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座纪念馆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如何通过研学实践将红色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历史回响:国际主义精神的永恒丰碑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历经多次扩建,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3A级景区。馆内以白求恩、柯棣华两位国际主义战士的生平事迹为核心,通过370余幅历史照片、330余件珍贵实物,生动再现了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贡献。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连续工作69小时感染牺牲,柯棣华医生因过度劳累病逝于唐县,他们的故事通过纪念馆的展陈设计与多媒体技术,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战火年代的热血与无畏。

研学实践:沉浸式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近年来,纪念馆创新推出“红色研学行”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特色课程。例如,葛堡小学的师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剧表演、红色文献阅读等环节,深入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内涵。活动中,学生们在陈列馆触摸泛黄的医疗工具,在纪念堂聆听感人故事,更通过“模拟战地救护”互动体验,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这种“看、听、做”三位一体的研学模式,让红色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文化传承:中外交融的红色纽带

作为中加、中印友谊的象征,纪念馆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加拿大与印度的国际友人曾多次到此缅怀先烈,而“姊妹馆”机制更推动了跨国文化交流。2025年3月,北京、河北联合举办的“追寻白求恩足迹”主题活动,邀请医疗界人士、教育工作者与媒体共同参与,通过座谈会、墓前祭奠等形式,将白求恩精神与当代医疗工作者的职业信仰相结合。这种跨地域、跨领域的合作,使纪念馆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红色纽带。

教育创新: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纪念馆所在的唐县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旅游”融合模式。周边村落开发了“红色民宿”“抗战主题农家乐”等业态,研学团队可在此体验传统手工艺、参与农耕文化活动,进一步深化红色教育的实践意义。例如,望都县城内小学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在纪念馆接受精神洗礼后,又走访当地抗战遗址,将书本知识与乡土文化结合,实现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未来展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纪念馆正加速数字化建设,推出VR全景展馆、线上云课堂等项目,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红色文化。未来,其研学体系将更注重与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开发针对不同学科的定制化课程,如医学史探究、国际关系案例分析等,让红色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