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西柏坡行:3个痛点与党性提升路径

2025-07-24 红色基地崔老师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阅读:

本文记录思政教师赴西柏坡开展党性教育的实践历程,通过实地教学、案例分析揭示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3大作风问题,结合"两个务必"精神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鲜活素材。

  七月的西柏坡,松柏青翠欲滴。某高校 32 名思政教师踏入这片红色热土时,谁也没想到这次培训竟会如此颠覆认知。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那斑驳的桌椅前,青年教师李敏瞬间红了眼眶:“原来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土坯房里,党中央定下了进京‘赶考’的规矩呀。”

思政教师西柏坡培训

  这种震撼正是当下的思政教师们最亟需的。自 2025 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多地教育系统纷纷将西柏坡奉为党性教育的首选之地。这里作为“两个务必”精神的发源地,完整地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革命场景——毛泽东用过的那盏煤油灯,中央军委作战室里的手绘地图,以及仅有 12 平米的领导人旧居,无一不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参训教师们普遍反映存在三大痛点: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作风浮躁、政治敏锐性不足。某高校的一项调研显示,63% 的学生认为思政课“道理正确但不够解渴”。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当讲解员提及“六条规定”时,不少教师不禁暗自对照:自己是否在学术交流中收受过礼品?是否在课题申报时搞过“小动作”?

  破解之道就藏在历史的细节之中。此次培训精心设计了三重体验:

  重走“赶考”路:凌晨 4 点急行军 8 公里,模拟 1949 年党中央进京的路线,让教师们切身感受当年的艰辛与不易。

  沉浸式教学: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进行“三大战役”沙盘推演,让教师们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与勇气。

  对照检查:结合西柏坡时期的纪律要求制定个人整改清单,引导教师们以史为鉴,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这种“身体记忆”式教学成果显著。参训教师王晓峰将西柏坡的土坯墙照片引入课堂,与当下个别教师的办公条件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课后测评显示,该课案例生动性评分同比提升 41%。

  更深层的改变体现在价值观层面。站在五大书记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时,56 岁的教授张建国突然哽咽:“当年宣誓时觉得只是走个形式,如今站在西柏坡这片圣地,才真正懂得每个字的千钧之重。”这种触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主动请缨承担新进教师传帮带工作,并退回之前企业赞助的“专家咨询费”。

  西柏坡精神所产生的裂变效应愈发显著。参训教师返校后纷纷发起“行走的思政课”项目,带领学生走访本地红色遗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教师所带班级的入党申请书提交量同比增加 27%,有力地印证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

  新时代的“赶考”仍在继续。当思政教师们在西柏坡纪念馆留言簿郑重写下“永远做忠诚的答卷人”时,仿佛已然找到了破解教育难题的那把关键之钥——唯有自身先经受精神的洗礼,方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