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对中高校党组织来说,怎样才算思政教育创新的 “源头活水”?不是照搬红色故事,不是重复陈旧宣讲,得让思政教育真活起来。这背后,是对思政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

第一,内容要 “鲜”,才引 “活水”
红色内容只能是过去式吗?当然不是。西柏坡的精神,能和中高校学生理想、教师职责结合,让内容有当下温度。根据新华网报道,好的思政内容要 “接天线、接地气”,西柏坡正做到了这点。它不把历史当静态标本,而是挖掘精神与当下的连接点,中高校党组织用这样的内容,思政怎会枯燥?
第二,方式要 “活”,才流 “活水”
传统思政课常让人觉得乏味,西柏坡怎么改?不靠花哨形式,是让参与者真参与。比如围绕西柏坡历史设讨论题,让中高校党组织成员主动思考。单向灌输的时代早过了,只有让大家动起来,“活水” 才能流动。这样的方式,不正是思政教育该有的样子吗?
第三,联动要 “实”,才蓄 “活水”
西柏坡能只当 “参观地” 吗?肯定不行。要和中高校党组织常联系,比如共同开发思政专题,把西柏坡资源变成中高校的思政素材库。短暂接触留不下深印象,只有长期联动,才能为 “活水” 筑好蓄水池。这样的联动,难道不是创新的关键?
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成 “源头活水”,核心是抓住 “真”—— 真用红色资源,真懂中高校需求,真做创新改变。中高校党组织借这股 “活水”,思政教育怎会没活力?
+微信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