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评价机制,释放西柏坡红色资源育人效能
西柏坡作为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的革命圣地,拥有独特且丰富的红色资源。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孕育了 “两个务必” 等伟大精神。这些历史事件、革命遗址以及精神财富,构成了西柏坡红色资源的核心内容,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然而,在全媒体时代,红色资源的传播与育人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如何让西柏坡红色资源在繁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红色资源传播方式和育人模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需求。因此,构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科学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科学的评价机制应涵盖多个维度。在传播效果评价方面,可借助大数据分析受众对西柏坡红色资源相关内容的关注度、传播范围和互动情况。例如,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上西柏坡红色主题文章、视频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等数据,了解大众对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红色内容的兴趣点,从而精准调整传播策略。
育人效果评价则更为关键。可以从知识掌握、情感认同和行为转化三个层面进行评估。在知识掌握上,通过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方式,考察受众对西柏坡革命历史、精神内涵的了解程度;情感认同方面,关注受众在接触西柏坡红色资源后的情感共鸣,如是否对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产生敬佩之情,是否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行为转化层面,观察受众是否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参与志愿服务、传承红色文化活动等。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的同时,还需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全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西柏坡红色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让受众仿佛置身于西柏坡的革命岁月,亲身体验三大战役的紧张激烈、七届二中全会的庄重严肃。在传播内容上,结合时代热点,挖掘西柏坡红色资源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如从 “两个务必” 精神中汲取廉政建设的智慧,以鲜活的案例和故事吸引受众。
西柏坡红色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释放其育人效能的关键。通过精准的传播效果评价和育人效果评价,不断优化传播和育人策略,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创新传播方式,让西柏坡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我们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让西柏坡的红色基因在科学评价机制的保障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