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廉政教育学习:在西柏坡“两个务必”精神指引下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

2025-09-13 红色教育崔老师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阅读:

文章聚焦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廉政教育学习,剖析其如何在西柏坡“两个务必”精神指引下,以清醒与奋斗之姿破解新时代群众工作难题,校准权力观、政绩观,重塑干群鱼水情。

  西柏坡的土墙矮屋,曾逼视着一场即将席卷全国的胜利。胜利越近,毛泽东越警惕,于是“两个务必”像两根钉子,钉进共产党人的脊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七十五年过去,钉子早已生锈,却仍在新时代的风里闪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离群众最近,离诱惑也最近,廉政教育学习若不能把这根钉子重新敲进骨头,群众工作便只剩下一纸口号。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廉政教育学习

  一、把“赶考”重新翻译成动词

  “赶考”不是名词,是动词,是持续不断的脚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若只把“两个务必”当标语,它就只是布;若把它当筛子,它能滤掉权力里的杂质。廉政教育学习的第一步,是让“务必”成为肌肉记忆:每一次盖章、每一次签字、每一次资源分配,都先问一句——我离“骄”与“逸”有多远?这种自问,不是道德催眠,而是把历史回声转成即时警报。当警报响起,群众工作才不再是“下去走走”,而是“下去蹲蹲”,蹲到膝盖沾泥,蹲到心跳与群众同频。

  二、把权力关进“窑洞尺寸”的笼子

  西柏坡的窑洞低矮,却装得下整个中国的前途。今天的办公楼越高,权力的“海拔”越要压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手中的公章,看似轻,落到群众头上就是一座山。廉政教育学习要做的,是把公章的半径缩到“窑洞尺寸”:一张低保表、一块宅基地、一笔慰问金,都能在阳光下量出长短。量完之后,再让群众用眼睛复尺。当权力被迫“弯腰”,它就不再是“给予”,而是“还回”,群众才会从“被服务”转为“共治理”。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廉政教育学习

  三、把“艰苦奋斗”翻译成现代语法

  有人把“艰苦奋斗”误解为“吃糠咽菜”,于是把它送进博物馆。其实它的现代语法是——拒绝冗余、拒绝表演、拒绝把公帑变成个人掌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若能在廉政教育学习中悟到这一层,就不会把乡村振兴搞成“刷墙运动”,不会把民生工程做成“拍照工程”。艰苦奋斗的“苦”,不在肠胃,在脑际:能否在预算里抠出一分钱给孤寡老人,能否在会议里砍掉一句空话换一小时实地走访。省下来的不是钱,是公信力;省下来的不是时间,是人心。

  四、把群众路线重新编译为“低代码”

  群众工作最怕“高门槛”。西柏坡时期,干部与农民同睡一条炕,信息在烟锅里传递,问题在拉家常里解决。今天,如果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仍依赖“表格—汇报—批示”三段式,群众就把真话咽进肚子。廉政教育学习要教会干部的,是把群众路线写成“低代码”:一张手写便条、一次村口蹲守、一句“你骂我吧”的开场白,都能让数据流直接跑向问题核心。当群众发现“说真话不会被过滤”,他们就成了移动的“传感器”,腐败与官僚主义便无处遁形。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廉政教育学习

  五、把“两个务必”折叠进口袋

  再伟大的精神,若只能挂在墙上,终会被灰尘吞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需要把“两个务必”折叠成口袋大小的“折叠尺”,随时丈量自己的心跳与脚速:心跳快了,是否因奉承;脚速慢了,是否因畏难。廉政教育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干部“记住”历史,而是让历史“咬住”现实。当“务必”成为呼吸节奏,群众工作就不再是任务,而是本能;不再是“最后一公里”,而是“最近一米”。

  尾声

  西柏坡的黄昏,没有霓虹,只有黄土与松枝。那时共产党人抬头,看见的不是胜利焰火,而是下一场考验的星火。今天,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站在更亮的灯光下,却面临更暗的陷阱。把“两个务必”重新点燃,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在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考卷上,写下不褪色的答案。答案很短,只有八个字:心存敬畏,脚沾泥土。

老师电话
立即咨询

崔老师

15510480752

齐老师

0311-80892759


+微信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TOP